好产品≠好商品

好产品≠好商品

今天来理清两个概念:关于产品和商品。

在现实商业中,大部分人是把这两个字等同使用的,当然没毛病,但是如果仔细辨析,这两个词本身是有意义和内涵的差别,这并不是要咬文嚼字。

之所以要去区分这两个词,是因为企业往往有个错觉,认为生产的好产品,一定会在市场上畅销,而事实上,车间生产的好产品跟市场上的畅销品,这两者之间还有十万八千里。

只有深刻认识到好产品≠好商品,我们才能敬畏市场,敬畏商业本身的规律性。

生产者思维与商业思维

我们去辨别“产品”和“商品”这两个词,不是去分析出词语本身的对错,这对指导我们实践没有任何意义,而是要阐述两种思维方式。我们借由产品和商品这两个有差异化的词,实质上是想表达两种思维方式。借由“产品”来代表生产者思维,借由“商品”来表达商业思维。

因为生产者思维与商业思维,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根本性的分水岭。

尤其是技术出身或生产出身的老总,大脑中天然的是生产者思维,在他们的思维体系中,好产品就一定会成为市场的宠儿。

他们在定义好产品的时候,注意力是放在它的使用价值或体验价值上,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好产品是成为好商品的基础,但有产品本身有使用价值,并不代表有交易价值,商品最大的属性就是交易属性。从产品变成商品,要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挑战,这个挑战就是要排除掉所有的交易障碍,这个交易障碍包含了:顾客的认知问题、价格的接受问题、渠道是否匹配的问题、推广模式是否有效的问题等等。每一个交易障碍,都可能让产品胎死腹中,无法被顾客所选择。

从好产品到好商品,是生死跳跃。

企业找营销咨询公司,本质上就是解决把产品给商品化的过程,让企业里的好产品,变成市场上的好商品。因为营销咨询公司的思维,可以摆脱企业的本位主义,完全站在顾客视角,是基于对顾客的全面洞察,去达成商业目的。

对企业内部最大的考验,往往在于企业所理解的产品真实价值,跟顾客愿意掏钱的交易价值是不同的。比如:企业做出一款饮料,觉得这款饮料对于健康价值巨大,甚至能治疗某某病症,而作为顾客而言,他不会相信一款饮料能对健康起到这么大的价值,他对饮料交易价值的理解可能就是要好喝、味道要有特色、体验感要明显等,而企业内部的人很难觉察到这一点。

拳胜认为,营销策划的过程就是塑造交易价值、打通产品交易环节、排解交易障碍的过程,目的就是为了让交易发生,并且提高交易的效率。

这个交易体系的打造涉及到产品的交易价值的塑造、交易价格、交易渠道、交易信息的传递等。只有把影响交易的各个环节打通了,产品才能从车间走到消费者手里。

据尼尔森数据统计:2017年中国消费品市场上市新品个数达25473个,但70%的新品存活周期不足18个月。很多“侥幸”存活下来的新品,也都只是“昙花一现”。

尼尔森的这份数据说明了,企业推新品的成功概率是如此之低,我们相信,这些短命的产品,不仅仅是因为产品自身的价值问题,大部分应该是死在产品商品化的过程中,因为这个难度要比生产出一个好产品更难。因为从好产品变成好商品的过程中,决定生死的点太多了,一不小心踩到地雷区就挂了,只有深谙营销规律,并且具备营销全局观的人,才能逐步通关,直至最终完成临门一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上网方式有哪些?

上网方式有哪些?

10-10 💫 1041
决战巅峰!天下第一行会拉开热血战幕!
夺宝传世哪个区的人多哈?
dnf贪食之巨兽哪个好

dnf贪食之巨兽哪个好

07-08 💫 5300

本文标签